内容页搜索

一、概况

坛丘宗教源远流长。宋代嘉定年间(12081224年)建有岳祠禅院。元朝时,以佛名命名建造莲云、弥陀、观音(小庙)、清风、明月5座桥。明朝重建岳祠禅院、建顿基王庙、朱家堵的源庆庵(现郎中村,叫草棚庙)、白龙桥的宝珠庵(60年代初龙桥村的白龙庵)。清朝时,民间在每只圩、每座桥前、每条港口均建有庙。民国时,坛丘地区有97座庙、庵,初一、月半香火更旺,其中三区的溪北乡、长甸乡、霖安乡有22座,日本侵略军入侵时有的被烧毁。土地改革时,坛丘(小)乡有庙田32户,祠堂田5户,寺院田1户,共38户,庙堂分到田地,和尚、尼姑还俗当农民。各乡村将庙、庵改造成学校,佛像被烧毁或扔入河中,巫婆受到教育与改造。1958年,拆庵、庙、寺建机房、大队办公室、公社大会堂。“文化大革命”, 迷信活动彻底破除。80年代始,有巫婆在原庙、庵宅基上搭起草棚,或建小屋,购置佛像,供信徒烧香拜佛;有巫婆装神弄鬼,愚弄群众。政府一经发现,立即取缔,并教育发起人,教育佛教徒去正规场所活动。199278日,乡在龙桥村徐家港取缔一非法活动点;翌年512日,在人福村军门头取缔一活动点。是年,乡政府申请修复岳祠禅寺,未批准。90年代后期,农村妇女在春秋季节在农家聚会。

二、寺院庙庵

新中国成立前,坛丘镇上的庙、庵有大庙、小庙,东、西观音堂,南圣堂,在理堂,莲花庵7

(一)大庙

大庙正名叫岳祠禅院,奉东岳泰山之神,宋嘉定年间(12081224年)建成,宋咸淳中(约1270年)重建;明洪武中(约1382年)归并明庆教寺;明宣德三年(1428年)僧广润修;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僧元素重修;清雍正三年(1725年)僧道源修;1958年拆建成大会堂。岳祠禅院正殿可与苏州玄妙观相媲美,前有戏台;二进为天王殿,中座弥勒,背有韦驮,边有四大金刚;三进是大雄宝殿,正中置释迦牟尼,文殊普贤侧立左右;东西两旁置有罗汉,西厢房是十殿阎王,东厢房为颂经堂;最后面楼下大悲阁,置有雷公雷婆,楼上千佛阁。殿东侧是钟楼,西侧宿舍,藏经阁,总占地面积达2700多平方米,历代香火旺。

岳祠禅院西面是岳祠,置有关老爷;东面老塌堂,置有大老爷。清末民初,渔民们从太湖里运送来的二老爷也置在老塌堂。

(二)小庙

小庙在小庙港东,有10多间房子,里面安放财神爷、朱天菩萨等。

(三)观音堂

元朝至正年间(13401368年),僧昙祯建,清宣统二年(1910年)僧一贞重修。观音堂有2个,1个在西村,明月桥西20米,叫西观音堂;1个在东,莲云桥东堍七八米,火通街北,叫东观音堂。

(四)南圣堂

南圣堂在岳祠漾西岸,10多间房子,里置有七老爷等。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粮库。80年代房管所拆建成公房。

(五)在理堂

民国元年(1912年),里人张明堂建,在小庙东北,钱家浜处,里面置有观音、地藏王菩萨,是犯错的人受教育、悔过自省的地方。

(六)莲花庵

莲花庵在清风港南岸三四十米处,明朝时建,为尼姑庵;1950年,改建为蚕种催青室;1958年改建为浴室;70年代建成居民住宅、学校;1983年为幼儿园,后改成公厕、银河路;1994年,朝路处翻建成门面房。

乾隆《吴江县志》记载:顿基王庙在坛丘市,后人已无知晓;宋朝时建的大慈庵、善胜庵、善庆庵;元朝建的时思庵;明朝建的永安寺;清朝建的野鹿庵在混水河东岸等,全在坛丘辖区范围内,也无人知晓,或后人改其他名。

历史上有记载,如今可查实的庙、庵有:红庙、宝珠庵、雨珠庵(普济庵)、仙林禅院(永安寺、坍溪桥庙)、源庆庵、寿春庵等。

(七)红庙

红庙在郎中村东厍(舍)港口,始建无考。清光绪(18751908年)期间重建。新中国成立初期尚在,1958年拆除

(八)宝珠庵

宝珠庵又名白龙庵,在龙桥村天字圩白龙桥处。清同治七年(1878年)重建,70年代毁坏拆除。

(九)雨珠庵

雨珠庵又名普济庵,在新安村虚字圩油车浜。清康熙中(16911692年)尼云林募建大悲阁;乾隆十四年(1749年)尼春林重建正殿;咸丰十年(1860年)被寇毁,同治中(1880年)里人募建正殿山门。光绪十年(1884年)毁于火,光绪十二年重募建;50年代毁

(十)万寿庵

万寿庵在虚字圩,清康熙中(16911692年)僧嵩三建;清嘉庆九年(1804年)里人范瑞麟募修;民国时已毁。

(十一)寿春庵

元朝至正中(1361年)僧大显在尾字圩建寿春庵,俗称臭椿寺。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僧文谦修。寿春庵旁有个寿春谭。文人徐嵩写诗题为《寿春谭》。

(十二)源庆庵

源庆庵建于明朝,在二十都焉字圩朱家堵,今郎中村9组,1958年拆毁。

(十三)仙林禅院

仙林禅院(永安寺、坍溪桥庙),始建无考,明嘉靖时已废。这是明代时建造的,后人称其永安寺。此庙有1048间房子,正山门对着坍溪桥,后山门在和尚湾,寺内有1座宝塔,现坛丘村8组塔田里一带。寺内和尚数百个,庙里有一暗道。此庙在烂溪边上,强盗光临次数多。曾有一批强盗杀掉庙里所有和尚,冒充和尚做恶事。有一定姿色的妇女到庙里烧香拜佛难逃强盗奸污。后漕江派兵包围此庵,歼灭强盗,释放关押妇女,放火把永安寺全烧了。后人在烂溪边又建造一座坍溪桥庙,此庙1958年时拆剩2间,供行人等渡时遮风挡雨,摆渡人在此休息。

民国时,农民大多信奉佛教,称“门徒”,每年冬至节前,各寺院派和尚、香火到辖区内为每家送“节规”。农家死了人,要到所属寺庙报丧。寺庙给予登记,开“批条”带回随葬。农家大多有所属寺庙,人们把这些寺庙称为“家庵”。

164               民国时期坛丘尚存的庙、寺、庵、堂

 

庙、庵、堂名

  

坛丘集镇

岳祠禅院(大庙)

火通街北,庙弄西

 

  

岳祠弄东,大庙西

 

老塌堂

大庙东

 

 

小庙港东岸

 

西观音堂

明月港北岸,明月桥西20

 

东观音堂

莲云桥东堍七八米

 

南圣堂

岳祠漾(划水漾、华祠漾)西岸

 

莲花庵

清风港南岸三四十米处

 

在理堂

小庙东北面二三十米处的钱家浜

亭心村

申家庙

虾笼桥

 

吉祥庵(北庙)

蒲荡滩

 

紫雪庵

牛桥路

 

亭心桥庙

亭心桥

坛丘村

仙林禅院

烂溪西岸、坍溪桥西堍

 

小圩里庙

小圩里

 

物字圩庙

物字圩

 

 

大寺湾,坛丘港东岸,与得转庙隔港相对

新安村

雨珠庵

虚字圩油车浜

 

万寿庵

虚字圩新庵头

 

寿春庵

虚字圩小野和荡东岸

 

朝阳庵

姚家湾东

 

沈家港庙

沈家港南

人福村

仙阁庵

仙阁桥

 

竺溪庵

潜龙渠

 

北圣庵(衍庆圣祠)

红桥头

 

万福庵

军门头

 

升箩庙

燕头浜

 

霖瑞庵

厍 上

龙桥村

宝珠庵

天字圩,大、小白龙桥之间墩上

 

善胜庵(东庵)

计家港

 

远尘庵

长甸路(长甸港西岸)

 

三官堂

徐家港东港口

 

西北湾庙

西北湾

南心村

观音堂

混水河东岸

 

水月庵

东汲港口,仲子环桥北

 

长田圩庙

长田圩桥西堍

郎中村

万乐庵

东厍港

 

钟秀庵(撑船桥庙)

撑船桥、西厍(舍)港口,西岸

 

大帝庙

黄家湾、长田圩港口,东汲港南岸

 

碧玉庵

李家桥北堍

 

竹溪庵

火烧桥北堍

 

牛曲庵

李家桥港东港口,北岸

 

到牛庵

东浜底

 

源庆庵

朱家堵

 

红 庙

东厍港北口

 

三官堂

坍溪桥东、黄家荡南岸

溪南村

溪南浜庙

溪南浜

 

张家浜庙

张家浜

 

王家浜庙

王家浜

大熟村

刘王庙

南前埭

 

缩甲湾庙

缩甲湾

 

舜帝庙(石柱圣塘庵)

竹小湾、圣塘浜

小熟村

元通庵

小猪漾

 

元觉庵

墩家荡

利农村

索乐庵

紫薇桥

 

小 庙

下甲浜北岸

 

北旺港庙

北旺港南岸

 

高正堂

深家港东岸

东屯村

太后庙

北旺港北岸

 

玉虚庵(黄家港庙)

黄家港口

桥门村

路头庙

上下荡北、桥门里

 

升箩庙

卖油浜西南

南塘村

刘王庙

金家滩

 

祠堂阁(台板庵)

南塘港东港口,南塘港南岸

 

雷云庵

南塘港

 

普济庵

塔港普济桥南堍

 

亭子庙

南塘港小学处

 

瑞秀庵

塔港东

 

 

川桥北

西扇村

普福庵

西 

 

刘王庙

计扇港东岸

 

圣堂庙(南庵)

计扇港西岸南

 

北 庵

计扇港西岸北

新东村

关帝庙

坍溪桥东岸

 

百花庵

八只湾

 

四亭子庙

四亭子东北角

 

清溪庵

钱家桥北堍

 

流慈庵

大圩湾

 

种福庵

查木桥

 

叙福庵

羌板桥

坝里村

宝林庵

洋桥头

 

升箩庙

躬字湾

 

三官堂

施家坝

 

万善庵

官查坝小学处

 

史王庙

芦田圩

沈泥村

沈前港庙

沈前港

 

王家桥庙

王家桥

 

泥水浜庙

泥水浜

 

大莲寺

李家浜

大谢村

大谢庙

吴家溇,大谢小学处

 

集福庵(家庵)

庙前

 

乌龙浜庙

乌龙浜

星塔村

三官堂

紫藤浜

 

小 庙

塔头浜东

小谢村

荘基庵

沈家扇大平桥

 

博古庵

庙桥西

渔业村

得转庙

坛丘港西岸,与大寺隔港相对